作为“一带一路”的旗舰项目和标志性品牌,近年来,中欧班列的发展不仅被视为进出口贸易的晴雨表,也深深影响着许多行业的发展格局。全球化程度最高的汽车产业就是其中之一。
8月18日,国家发改委召开专题新闻发布会,介绍《中欧班列发展报告》。
据了解,截至今年7月底,中欧间已开行列车5.7万多列,运输货物530万标箱,重箱率98.3%,总价值近3000亿美元。在覆盖范围上,中欧班列已铺设82条运输线路,通达欧洲24个国家的196个城市,逐步“连接点成线”、“线织成网”。运输服务网络覆盖整个欧洲,形成了一条贯穿欧亚大陆的国际运输大动脉。
值得一提的是,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后,国内中欧班列运营平台主动满足企业出口需求,与吉利、沃尔沃、TCL、联想等一大批企业开展合作。打造“定制列车”,提供全流程物流运输解决方案,为国内外企业保持产业链和供应链的稳定提供了重要支撑。
正如国家发改委开放司司长许建平所说,中欧班列已成为国际经贸合作的重要桥梁,是中国与沿线国家深化合作的重要载体,是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是保障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的“生命通道”。
在繁忙的中欧班列上,从中国运往欧洲的货物品类从最初的手机、电脑等IT产品,扩展到包括汽车整车、机械设备、防疫物资等53大类、5万多种货物。在从欧洲运往中国的商品类别中,汽车及零配件始终占据着极其重要的位置。
中欧班列如何成为汽车进出口的“更好解决方案”?
“与海运和空运相比,中欧班列运输的价格是航空的五分之一,运行时间是海运的四分之一。同时受自然环境影响较小,稳定性高。”正如许建平所说,中欧班列对有一定运输量、时效性要求高的产品很有吸引力。
《中欧班列发展报告》显示,考虑到高附加值货物的在途时间成本,中欧班列相比传统海铁联运可节约8%-20%的综合物流成本。此外,中欧班列具有受自然环境影响小、稳定性高的优势,在满足高附加值、强有效性等特定物流需求方面具有比较优势。
值得一提的是,中欧班列平均碳排放量仅为航空运输的十五分之一、公路运输的七分之一,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引领全球交通运输可持续发展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
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7月份,汽车企业出口汽车29万辆,创历史新高,出口量环比增长16.5%,同比增长67%。今年1-7月,汽车企业出口汽车150.9万辆,同比增长50.6%。全年出口预计超过240万辆,与年初预期一致。
“对于汽车进出口贸易来说,中欧班列是一种成本相对适中、稳定性和有效性较强的运输方式。”盘古智库高级研究员蒋寒认为,随着近年来中国汽车出口的快速增长,相关企业在选择国际物流运输方案时应更加注意。
他建议,面对复杂的市场环境和一些国际黑天鹅事件,企业应形成多方案匹配、相互协调的国际运输模式。“比如通过中欧班列、海运等多种方案的有机结合,可以使整车和零部件的国际运输更加稳定,从而促进整个汽车进出口市场的健康发展。”姜岩说。
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独立研究员曹广平认为,考虑到整车是一个高附加值的商品,复杂的动力系统、电子系统,甚至车身的漆面都非常精致。因此,与海运相比,中欧班列具有防盐雾腐蚀的优势。“此外,铁路运输的安全性和正点率也更有保障”。
面对新能源汽车新考题
当然,面对变幻莫测的国际形势,中欧无论是抵御风险还是保证汽车进出口贸易都不容易。
许建平表示,乌克兰危机爆发后,中欧班列沿线国家齐心协力抵御风险,实现了中欧班列的“不停站”、“强时效性”、“稳增长”。今年1-7月,中欧班列开行8990列,运输货物86.9万标箱,连续27个月保持“每月1000列”水平。
“从月度调度情况看,乌克兰危机爆发后,中欧班列月度运量在经历了3、4月份的短暂小幅下滑后,于5月份开始快速回升,5、6月份已恢复至乌克兰危机爆发前的正常水平。”他说,7月份出行量大幅增长,单月出行量首次突破1500人次。总车次、车次、车次达到中欧班列开行以来的最高纪录。
“中欧班列构建了一条全天候、大容量、绿色低碳的公路运输新通道,是国际运输服务体系的重大创新。正是因为中欧班列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国际公共产品,才不断显示出强大的发展韧性和增长潜力。”业内人士分析,考虑到近年来国际海运价格飙升,部分地区运输时间和船舶航线周期延长,导致全球供应链拥堵,中欧班列在缓解供应链紧张方面发挥了独特优势。
另一大考验是新能源汽车的“普及”带来的新课题。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最新数据显示,今年7月,新能源汽车出口5.4万辆,环比增长89.9%,同比增长37.6%,呈现快速增长势头,成为拉动汽车出口的“生力军”。
记者了解到,由于锂电池的特殊性,铁路、航空对其长途运输往往条件苛刻,需要“车电分离”。
一位车企负责人透露,新能源汽车的动力电池在用集装箱方式或铁路运输时会被列为“危险品”,所以电池不得不拆下来。“这将大大增加企业的运输成本和运输过程中产生的碳排放,影响新能源汽车和锂电池组件的出口效率。
“就像冷链、化工运输一样,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的长途运输也应该有更专业化的配套服务。”潘麟建议,中欧班列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开辟更多特殊货物的运输服务,“比如设置专门车厢,保障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的安全运输”。
“与传统燃油汽车相比,新能源汽车的耗电量增加了数百倍。”曹广平解释说,新能源汽车的动力电池多为锂离子电池,运输安全问题不容小觑。
他表示,在国际长途运输过程中,新能源汽车的电池要保持低电量状态,同时固定要更加牢靠,车辆包装也要注意避免火灾隐患。此外,运输新能源汽车和动力电池前,要提前做好消防安全预案。
2021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也建议,根据新能源汽车的产品特点和现有的安全标准,适应性修改铁路运输的相关规定,使电动汽车整车和锂电池零部件通过铁路高效、安全、经济地运输。
“铁路运输有很大优势,特别是在国际长途运输方面。铁路运输在经济性、稳定性和碳排放方面已经完全超过了海运和陆运。”在李书福看来,考虑到市场和企业的需求,适时开通新能源汽车运输专列,将极大满足中国车企“走出去”和欧洲日益增长的新能源汽车市场需求。
汽车产业是全球化程度最高的产业之一,也是全球货物贸易额最大的商品,对各国的贸易增长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从跨国汽车巨头抢滩中国市场,到“中国制造,出口全球”,再到中国品牌凭借新能源汽车成功出海,对发达国家的出口大幅增加...中国汽车工业近几十年的发展历史是反映中国经济韧性和潜力的最好窗口。因此,人们有理由相信,一旦新能源汽车国际运输标准统一明确,横贯“丝绸之路经济带”的中欧班列不仅将惠及消费者,也将为中国汽车产业发展和全球主流市场发展注入更多动力。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