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老字号企业一直是年长消费者记忆中的美好,也是不少游客到一座城市的必打卡之地。
日前,上海“老半斋”被商务部从中华老字号名录中移除引发热议。餐厅经营情况如何?其他目前还在名录中的中华老字号餐厅,是否名副其实?记者进行了一番探访。
沈大成
11月15日下午4点,走进位于上海市南京东路上的沈大成,几乎座无虚席,服务人员热情打招呼,引导入座后马上递来纸质菜单。记者注意到,服务人员在前一名顾客吃完后收台擦台的速度非常快。虽然有的顾客已经在桌角扫码点单,但服务人员还是会主动递上纸质菜单供选择。
点完单,服务人员立刻送来筷子和纸巾,虽然缺少了一杯茶水,但经过提醒后也能马上递来,不少熟悉的老顾客们也会拿着保温杯自己去倒。
记者点了一份肉丝春卷,味道和童年记忆中的几乎一样,一口咬下去汁水满溢。
这里的老食客们对此也赞不绝口,“一直会来,味道他们家一直都可以的,比较符合上海人口味,不会太甜,而且糕点的弹性和口感也会更好一点。服务上一直蛮好的。”“好吃,刚刚点了龙利鱼、酱爆猪肝、一碗白米饭,都蛮好吃。”
老半斋
随后记者来到晚市从傍晚5点开始的老半斋。门口少了热情的迎客,显得有点冷清,站在收银台前点完单,拿着小票自己往里走找空座位。
这里同样没有主动送上茶水。记者几次询问得到的回复都是,“自己去倒”。纸巾也是收费的,1元1包。
记者点了一份鲜肉小馄饨,味道只能说很一般。记者采访了部分顾客,两名从广东来上海出差、慕名而来的游客说:“反正下次就不会来了。名不副实,可能就停留在一百年前的水平。”“汤包至少要带汤汁吧?它的汤包里面是干的,蟹黄汤包没什么蟹黄的味道,也没什么汤,是这样的吗?黄鱼面按道理汤很鲜的,它没有黄鱼汤,只是黄鱼浇头加上去的,根本没有鲜味,很咸。”
两名在“老半斋”点心档口买小点心的天津游客则说:“我刚才问他烧饼,我说带芝麻是烧饼吗?他说对。我说里面带馅吗?他说不带不带,就很不耐烦。”
沧浪亭
晚上7:30,记者来到位于老重庆中路66号的沧浪亭。一走进店内,就被3名服务员接连催着赶紧下单,问及原因,他们说,8点就要结束营业了,但记者在大众点评看到的却是8点半结束营业。
“还有一个。”“还有一个吃什么?快点,快点!”“快点,还要吃什么?”三名服务员对记者说。
面对服务员的催促,记者说:“我看一下,这才七点半?”
“马上7:35,你还要吃一下。”“我们8点钟就下班了,还有25分钟。空的话不要和她说了,让她快点看,看好快点吃。”“现在20分钟,打扫卫生要哇?”服务员如是回答。
记者说:“你总归要等我们吃完吧?”得到的回复是:“所以叫你快点,他还要下面。”
晚上7:45,在店内还有三名顾客正在就餐的情况下,三名服务员已换好自己的衣服,甚至有一人拿起锁走到门口等候。
最后两名走出餐厅的食客对记者说:“纯粹就是能吃饱,没有很特别的感觉。”
被问及服务感受,食客笑着回答:“姐,你觉得呢?别闹。上海很多老字号都这样,就只是吃饭,想别的服务肯定是没有。我觉得有些都是最基本的,比如最少要稍微热情点,最少一些纸巾什么桌上会有的,说话也会比较客气点,但他们好像不是很注重这个吧。”
一个老字号,凝聚了几代人的心血,创建不易,维护更难。记者探访的几家老字号餐厅,几乎都将“中华老字号”字样和自身品牌并列作为招牌,可以看出各家企业都非常重视这一称号,“老半斋”被移除名录后也表示,要重新提交材料,争取复评。
老字号是金字招牌,但绝非一“老”永逸。百年如一日的品质,才是留住消费者的关键,如果徒有虚名,甚至店大欺客,自然会被市场淘汰。采访中,部分老字号餐厅从菜品的种类、口味和服务态度,都无法让顾客满意。“卖情怀、吃老本,倚老卖老”换不来顾客,尤其是年轻人的认同,真正移不掉的老字号金字招牌,存在于消费者的心里和口碑中,而不是餐厅门口的那块铭牌上。
守住经典不代表固步不前,有不少老字号在努力创新,有的迎合年轻人喜好,有的跟IP联名营销,有的拥抱在线经济,使老品牌成了“新潮牌”。但我们也看到有的品牌一味追求热度,把猎奇当流量密码,失了品质,丢了口碑。
传承不守旧,创新不忘本,这才是老字号历久弥新的秘诀。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