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以河海大学张安若、叶茜等7名硕士研究生组成的学生团队扎根云南省昭通市,聚焦跨县搬迁社区治理和后期扶持的理论和现实问题,开展“跨县搬迁社区治理与后期扶持研究”。自2021年起,他们利用各种长短假期深入云南省昭通市开展田野调研,助力昭通开展易地扶贫搬迁移民社区可持续发展和后期扶持,探索跨县搬迁移民返贫风险防范路径。
河海大学的这支学生调研团队深入搬迁移民迁入地和迁出地,通过实地访谈、座谈、问卷等形式收集关于居民搬迁前后生活生产变化的多维数据。历经20个月的实地调研,实现搬迁社区全覆盖。对当地家庭宅基地有偿退出和土地流转、移民空间流动与社会融入、移民的贫困脆弱性、移民的生计可持续、搬迁社区的秩序重建等进行了详细调查。
靖安新区蔬菜基地调研
团队成员对调研数据进行分析研讨
团队成员开展集中研讨
团队通过对研究区域进行深入分析,选取鲁甸卯家湾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持续开展了为期一年的动态调查。该安置区有5个县搬迁群众9100户39106人入住。项目团队探访了靖安新区规划展示厅、综合治理中心、思源社区、蔬菜种植基地、扶贫车间和鲁甸县雨露社区、巾帼巧手示范基地、鲁甸高原特色绿色食品产业园等地,收集当地在易地扶贫搬迁过程中的做法、成效以及困境,探讨如何让易地搬迁群众“生根”安家,并且“稳得住、能致富”。为开展常态化调研,河海大学建立“云南昭通移民与社会发展研究基地”。项目调研成果以报告的形式递交云南省乡村振兴局、昭通市人民政府等部门,为移民地区基层社会治理和可持续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创新和人才支撑。
团队成员在雨露社区安置点入户调研
团队前往和悦社区安置点入户访谈
团队前往鲁甸县景心社区进行调研
团队在鲁甸社区与社工集中讨论
团队在卯家湾安置区进行路访
调研团队在陈绍军教授的指导下,基于全生命周期视域,从跨县搬迁社区的搬迁、稳定、发展、融合不同演化阶段,以跨学科的视阈,系统阐释跨县搬迁社区融合发展的演进规律。在可持续生计和共同体本位下的社区融合实践机理上,精准识别社区治理和后期扶持的现实议题。并基于国内外经验比较,提出我国跨县移民工程的制度设计与政策响应。研究成果将助力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促进易地扶贫搬迁移民社区可持续发展和共同富裕。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