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风杏雨四月天,木渎回味沈德潜。
连日阴雨霏霏,难得一天放晴,我们便结伴去苏州访木渎古镇。木渎之名始于春秋末年,卧薪尝胆的勾践用“美人计”,将西施献给吴王夫差,夫差见这女子如此天资国色、活色生香,便百般宠爱,为其在灵岩山造馆娃宫,在紫石山筑姑苏台,源源不断运来的木材堵塞于山下之漂流,“木塞于渎”,遂有此名。
我们一行穿行在七里山塘老街上,这条老街风景比市内的新山塘街充满野趣,一边是奇幽古朴的高山流水,另一边是柴米油盐的枕河人家。当中那条河,名唤香溪河,河畔是令人眼花缭乱的商铺小店,任人随意品尝姑苏美味小吃。
木渎古镇与苏州其他古镇相比,地势极佳,群山环抱。西北有灵岩山、穹隆山、天池山、玉峰山、天平山,南面则有清明山、七子山、凤凰山,由于康熙、乾隆二巡木渎,木渎还曾被画家徐扬绘入《姑苏繁华图》内,画中的一半篇幅描绘了木渎古镇,故木渎又称为“吴中第一镇”。明清时木渎有园林30余座,至今寥寥无几,但严家花园却一枝独秀,至今来访者纷至沓来、络绎不绝。
走到王家桥北,便是大名鼎鼎的严家花园。严家花园的主人是木渎首富严国馨,他将园林按春、夏、秋、冬四季设计了四个不同风光的小园,配上四时花木、池塘假山、亭台楼阁,让我们一路移步换景、目不暇接,令人流连忘返,如入画中。
严家花园原名沈家花园,沈家花园的主人便是赫赫有名的清代诗人沈德潜。沈是苏州府长洲县人,自幼家贫,刻苦攻读,中年时已满腹才学。但他自22岁起赶考,居然前后落第17次,据其自述:“真觉光阴如过客,可堪四十竟无闻。中宵孤馆听残雨,远道佳人合暮云。”直至沈德潜67岁那年才进士及第。过了三年,沈德潜又被授为翰林院编修,年近古稀出大名,终于落得一个“江南老名士”的雅号。
当时的皇帝正是好吟诗词、喜附庸风雅的乾隆皇帝,他屡次召沈德潜谈论诗词,沈几十年沉浸诗海,自然博古通今,对答如流,沈德潜提倡温柔敦厚的诗风,也很对乾隆的胃口。
乾隆不仅赞赏沈诗,还常把自己写的诗,让沈德潜欣赏,沈写诗的功力在乾隆之上,为其诗润色,大得乾隆欢心。
沈德潜77岁乞归,乾隆将其比作李、杜(甫)、高(启)、王(士祯)。并在沈德潜八十大寿赐匾额:“鹤性松身”。在沈德潜85岁时,乾隆又题诗赠之:“我爱沈德潜,淳风挹古福”。
沈德潜虽大器晚成,但寿辰却极长,居然活至97岁,乾隆为其写挽诗,评誉甚高。但沈德潜去世后,其门生不甘寂寞,编了一部沈德潜诗集,编者头脑发昏,竟把沈德潜替乾隆改的许多诗作全都收入。
这让乾隆阅后十分恼火,又不好马上发作。过了9年,一部名《一柱楼诗集》引发官司,诗集的序言正是沈德潜所写,当乾隆看到“明朝期振翮,一举去清都”,便一口认定此乃逆案。随即追夺沈德潜的阶衔,并罢祠、削封,磨去御赐碑铭,沈家儿孙从此不得安宁,沈家花园自然易主,后来便成了严家花园。
游罢严家花园,中午去木渎镇上那家石家饭店享受美餐,招牌菜是“鲃肺汤”“酱方”与“三虾豆腐”。席间大家吃得兴趣盎然,谈古说今,不亦乐乎!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