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中国苏巴鸿:合肥智慧物流试点项目初步具备“车-路-云”一体化服务能力

2023-04-07 22:24 来源:盖世汽车   阅读量:19913   

3月31日- 4月2日,2023年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在北京隆重召开。在分论坛第三届双智论坛上,围绕“车路城协同发展的中国方案”,来自政府有关部门和汽车、能源、交通、城市、通讯等领域的行业机构和领先企业代表分献良策,探讨未来智能网联汽车在基础设施支撑体系建设、前沿技术、多场景应用、政策、法律法规等方面的发展与方向。

在3月31日举办的双智论坛上,大众汽车集团公共事务与合资企业事务高级总监苏巴鸿发表主题演讲。

以下为演讲实录:

各位来宾上午好!我是大众汽车集团的苏巴鸿。去年的百人会上,我有幸得以向大家介绍了我们在合肥的智慧物流试点项目,得到了很多领导和专家的关注与指点,收获颇多。经过各方一年的努力,我们的建设有了一些新进展,在这里再跟大家分享一下。

简要回顾这个项目是大众汽车和大众安徽工厂、江汽集团、斑马智行、科大讯飞等一起联合的项目。简单总结一下,其实就是一个外资主机厂,根据自己实际的物流需求,联合地方政府和国内的高科技企业,在权威机构的指导下,就智慧物流进行探索的前瞻性项目。同时也是大众集团智能化、电动化转型以及合肥“双智”建设的体现,是中德两国政府智能网联汽车合作的一个支撑。

经过大家一年多的努力,项目有了一些新进展。从上个月开始调试,到现在已经初步具备“车-路-云”一体化的服务能力。

首先,在车端,我们对智能网联电动卡车进行了改造升级,当然为了对比还有传统的物流卡车,这个车队已经上路了,实际执行大众安徽工厂与供应商之间的运输工作,车辆每天往返于两点之间的两条开放道路,测试协同绿波、安全预警等功能。

同时我们自己也有一台Robobus,L4级自动驾驶穿梭巴士,往返于工厂与研发中心之间,公司员工可以通过手机APP订车。其次,路侧也进行了选型和安装适配,目前在合肥市经开区的两条路线已实现沿途全5G信号覆盖,并按照高低配的组合方式建设25个智能路口。

对于交通状况复杂度低的路口,实行基础方案,基本上是摄像头、毫米波雷达、RSU和边缘计算,可以满足道路预警提示,速度建议等功能;后期基于更多的数据分析和项目扩展,可以针对交通状况更为复杂的重点领域实施高配方案,增加设备数量和种类,实现全息感知。

我们还搭建了大众安徽智慧物流平台,打通与合肥市经开区智慧物流云控平台和江汽物流运输管理系统的连接,通过网络通信、车路协同等服务,支撑智慧物流与工厂生产节奏、时间窗口、装卸货时间等的进一步结合,提高生产和物流效率,提升城市交通运输安全。

为评估“车-路-云”系统相对于传统系统的优势,我们将通过对网联电动卡车与传统卡车为期数月的实验结果进行比对,研究方法上采用量化分析,研究智能化、电动化对碳排放、安全、效率、成本、可复制性和企业光环效应等方面的影响。目前似乎该方面的研究还不多,所以希望这样基于真实的数据场景的分析,可以为探索智慧物流的商业模式提供更好的依据。

我们已经按照刚才介绍的分析框架在采集数据,比如电耗油耗、车速、完成时间等基础数据。这些数据将被代入到刚才介绍的模型中,经过进一步计算,形成车辆运行碳排放、车速同比方差等指标。

项目刚开始,数据搜集还不是很丰富,所以不具备严格统计学意义。这里只是示意性展示一些分析方法,每项评估都是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分析。比如测算碳排放时既考虑电耗油耗,又结合了车速同比方差等车网联数据;又如在计算物流效率时,除了考虑通常工厂要求的运输时长、准点率等数据,也对绿波引导准确率、有效绿波通行次数进行统计。

这些数据会通过统计学方法得出一个综合的指数,来评价相关指标的结果,最终会形成一个量化的报告。为了全行业共同发展,我们计划在今年晚些时候公开发布研究报告,供大家参考。

今天上午,不少行业的领导和专家都做了非常好的总结,我感觉我们这个项目也是车城协同包括车路一体化的一部分,进行了一些有益的尝试。

首先,要高效沟通和统一标准。我们自己讨论时候把这个项目升华了一下,不仅是车-车、车-路、车-城,也是人与人、企业与企业,或者中德两国政府之间的沟通。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的突出感受是,不能让不同的语言影响到沟通效率,当然这不仅是指中文、英文的语言区别,更是不同行业或者不同主体之间的沟通,比如整车企业与平台企业在何时完成车辆测试这个事情上,很难达成共识,通过沟通发现,OEM、平台和企业对“车辆测试”的理解不一样。

另外我们觉得未来智慧城市建设将涉及更多的相关方,投入会更多,因此呼吁行业各界和政府共同努力,建立跨行业、全国统一、与国际接轨的标准体系。有了这些标准,就有了各方共通的语言,这样可以提高沟通效率。

第二,因地制宜和按需定制。上午很多领导都谈到了,谁来投资、投多少、投多少合适等关键问题,要不然很难实现可持续发展。在这个探索过程中,我们与合肥市一起进行了很多研究和实地考察,包括采访一些有先进经验的示范区,也给我们提了很多宝贵的意见。最后综合考虑决定还是只选对的、不选贵的。意思就是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采用高低配的组合。目前这样的组合可以在低成本、短周期内实现示范区域的覆盖,也为未来保留了进一步拓展的空间。

第三,数据管理方面,我们完全理解数据安全、网络安全在数字中国战略中的突出地位,主管部门对于公共数据的共享相对谨慎。从统筹安全与发展的角度来说,我们建议国家层面尽快明确公共数据的安全等级分类,统一全国的分类标准和管理办法。允许公众访问车道属性、红绿灯相位信息之类的低敏感度信息。我们觉得这样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一方面,城市道路提供动静态感知信息,形成准确、可靠的超视距感知体系,可以提高行驶效率和安全性;另一方面,结合车端与路端监测设备,通过城市ITS平台实现车路联动,提高运输精细化管理。

最后,因为这是一个跨行业、前瞻性项目,没有大家的精诚合作不可能实现。这里简单介绍一下我们合作各方,合肥市在这里做了很大的贡献,尤其是合肥市罗云峰市长,对我们这个项目给予了很大的支持,而且一直叮嘱我们要把这个项目量化分析、切实做好,是我们项目前进的巨大动力。同时合肥市就这个项目投资也体现了合肥市建设智慧中国的决心,我们当然肯定也希望大家都来合肥看看,不只是大众来,众人拾柴火焰高。

当然还少不了工信部、信通院、德国汽车行业协会以及行业权威机构的指导,他们多次实地考察,保证了项目的权威性和量化输出。

最后,感谢我们团队的同事,也感谢全行业的参与,希望大家以后有机会多交流,共同合作,谢谢!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